微波光子频率传输是微波光子学兴起的原动力之一,是多天线同步测量的支撑技术,在干涉天线阵列、分布式相参雷达、天线拉远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被应用于深空探测、天文观察、军事等领域。
9月26日(周六)
北京理工大学董毅教授
将在第十二期“光子学公开课”讲授
微波光子频率传输
课程时间
9月26日(星期六)上午09:30
授课方式:
1. 扫描二维码观看
蔻享直播二维码 中国激光杂志社直播二维码
2. 将下方链接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3. 往期课程回看
2020年8月29日,光子学公开课正式推出“微波光子学”专题系列课程。
在本次系列课程中,国际微波光子学领军人物,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姚建平教授将概述性的介绍微波光子学,为大家讲解微波光子学的发展过程与核心技术;在该课程的基础上,北京邮电大学戴一堂教授将为大家介绍微波光子学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个领域“微波光子信号产生”,将对其中的关键原理与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接下来,清华大学的陈明华教授及薛晓晓副教授将重点介绍微波光子技术与光集成相结合,构建稳定、集成、多功能的微波光子片上器件与系统技术;接下来,华中科技大学的董建绩教授与西南交通大学的邹喜华教授开讲微波光子关键技术,包括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测量与传感等;北京理工大学的董毅教授将深入剖析讲解微波光子频率传输技术与系统,该技术在雷达、航空航天、5G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潘时龙教授将为大家讲解微波光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多种场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新的应用效果。
微波光子学
|
8月29日
|
A Tutorial on Microwave Photonics
|
姚建平(渥太华大学)
|
9月5日
|
微波光子信号产生
|
戴一堂(北京邮电大学)
|
9月12日
|
集成微波光子器件
|
陈明华/薛晓晓(清华大学)
|
9月19日
|
微波光子关键技术
|
邹喜华(西南交通大学)/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
|
9月26日
|
微波光子频率传输
|
董毅(北京理工大学)
|
10月10日
|
微波光子系统
|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光子学公开课由国内光学与光子学领域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起,是面向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探索与技术应用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推出的公益性在线公开课程,内容涵盖了光学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应用和光电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热点问题,主讲嘉宾均为国内外光学工程领域具有丰富教学及研究经验的专家学者。该课程旨在凝聚集体智慧,在新的形势下提升我国人才(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前沿交叉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力量。
光子学公开课技术委员会
主任
龚旗煌院士 北京大学
副主任
张新亮 华中科技大学 陆延青 南京大学 仇旻 西湖大学
委员
徐雷 复旦大学 孙洪波 清华大学 袁小聪 深圳大学 戴道锌 浙江大学
卢革宇 吉林大学 刘伟伟 南开大学 何军 武汉大学 胡明列 天津大学
张兆田 国家基金委 刘永 电子科技大学 闫连山 西南交通大学
秦玉文 广东工业大学 付跃刚 长春理工大学 郭国平 中国科技大学
陈钱 南京理工大学 徐坤 北京邮电大学 何祖源 上海交通大学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徐立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秘书组成员
秘书组负责人:唐明 华中科技大学
李涛 南京大学 张紫阳 西湖大学 陈宏伟 清华大学 马仁敏 北京大学
时尧成 浙江大学 黄玲玲 北京理工大学 吴晓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健 华中科技大学 张诚 华中科技大学 胡玥 华中科技大学
陶光明 华中科技大学 桂丽丽 北京邮电大学 秦培武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协办单位:《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编辑部 中国激光杂志社 蔻享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