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往事:从我国最早的光通信实验到“自主”光互连
发布时间:2020-11-19 阅读次数:6435
第一期:
中科院半导体所原所长王启明院士回顾我国最早的光通信实验;半导体、室温连续,长寿命的激光器的研制;“863”计划信息领域战略目标的制定,建言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追溯:
我国古代的“烽火台”就是光通信。它是0101的光通信。
最早的光通信的实验系统是在北京做的。北京邮电大学的叶培大先生是技术上的主持人。出面组织的是北京市科委。我们提供半导体脉冲激光器, 他们做传输的实验。在北京的86-87分局。这是第一个。
半导体、室温连续,长寿命的激光器从现在来讲已经是小菜一碟了。但是“光通信”是一个传递信息,自动控制信息,甚至智能化、网络的问题。半导体激光器的历史贡献还没有到头。
我在“863”的专家组里提出了发展路线:以“光通信为主,光互连、光计算”为辅。当时欧洲有个”尤里卡”计划是光计算,所以大家就感兴趣。我还比较清醒一些。
现状:
那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当然是“光互连”。它应该比光计算还早。咱们的天河,太湖之光都开始采用了光互连。
但不要以为我们就很强了,根子上人家一卡,我们的中心就没了。基础很重要。
我们研究做出来,论文也发表,奖也评了。但是真正要用,大家还是外面买。
我们中国在高技术产业上所缺少的一点,就是只注重拔尖,不注重普及。
要真正用到工程上,就不是说指标越高越好,而是要求越稳定越好,越一致越好。这个就是产业要解决的问题。
——王启明
王启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原所长
“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光电子器件工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半导体实验区主任
补充阅读:
“太湖之光”的自主性与应用
2016年6 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世界计算机 500 强榜单,我国最新的超级计算机 “神威 · 太湖之光” 登顶。
“神威 · 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神威 · 太湖之光” 运算速度达到 93 petaflop(每秒运算一千万亿次),理论最高速达 125.4 petaflops。这一数值约为 “天河 2 号” 的两倍。区别于 “天河 2 号” 采用的英特尔 Xeon E5-2692v2 12 核处理器,“神威 · 太湖之光” 首次采用国产核心处理器 “申威 26010”。
数量增速神速榜单前十名除了 “神威 · 太湖之光” 与 “天河二号” 外,分别为美国的 “泰坦” 与 “红杉”、日本的 “京”、美国的 “米拉” 和 “三一”、瑞士的 “代恩特峰”、德国的 “花尾榛鸡” 和沙特阿拉伯的 “沙欣II”。
在上榜计算机数量上,中国以 167 台超越美国 165 台成为上榜最多的国家,而这 167 台计算机全部是近 15 年研发的——2001 年前这一数字为 0 。
目前我国的超级计算机主要有银河、天河、曙光、神威四个系列,除了军用的 “银河 V” 和 “神威 Ⅱ”(在研)之外,主要应用方式都是租用。租用对象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商业企业等。 “天河二号”或 “神威 · 太湖之光”,建设者都不是使用者。“泰坦” 与 “红杉” 等国外超级计算机则用途较为单一。
据《南方日报》报道,“天河 2 号” 所在的广州超算中心自 2014 年落户以来至2015年 6 月,利用率为 60%,其中83% 是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用户 17%。
2018年世界超算500强,美国Summit重获第一,太湖之光名列第二,天河二号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