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 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21 阅读次数:17947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连日来,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对其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内容尤有感触:“报告指出,过去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一点在海南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过去十年,海南把保护生态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以最严的规划、最严的措施、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2018年4月,海南迎来生态文明建设新机遇——在中央12号文件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单独提出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为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之一,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海南取消对全省2/3市县的GDP考核,持续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六水共治”、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设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彰显海南特色与优势。
作为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骆清铭特别介绍,2021年10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海南大学心怀“国之大者”,跨林学、生态学、旅游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建立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一年间,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全程深度参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试行)》立法,以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总体规划等基础性工作;主动以科技支撑国家公园建设,该中心与有关单位合作建设了“大样地+网格样地+随机样地+卫星样地”四位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牵头建立了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国家创新联盟、海南林业科技创新联盟等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积极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参与建立了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监测体系。目前,海南长臂猿保护成效显著,家族群和种群数量呈现“双增”态势,达到5个家族群36只。与此同时,新物种在这片神秘的雨林里不断涌现——至少有9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和13个大型真菌新种被发现,许多昔日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骆清铭表示,海南可充分借助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旅游、康养、文化、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
他表示,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正在重点围绕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需求“量身定制”招贤纳才,目前已经聚集了董勤喜院士、胡中民教授等200多名高层次人才和大批生态文明领域优秀人才团队,为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海南大学相关学科也得到极大发展。前不久,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在继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等学科之后,也进入了ESI全球前1%。下一步,海南大学将继续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海南生态系统监测研究网络构建、海南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海南生态环境本底调查等方面作出贡献。(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