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王大珩光学奖获奖人简介

发布时间:2023-01-10 阅读次数:28234


1.中青年获奖者(4名)


北京大学马仁敏研究员事迹简介
马仁敏,北京大学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微纳激光物理与器件研究,在激光微型化领域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贡献,特别是解决了金属能否提高激光性能这一纳米光学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实现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高性能纳米激光,为激光的进一步微型化铺平了道路。同时发现了若干光场调控新机制新机理,包括能带反转光反射、转角光场局域和奇异点反常自发辐射等,实现了拓扑体态激光、魔角纳米激光、转角纳腔和涡旋微纳激光等。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90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8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年度重点成果、2018和2020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0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2020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学术论文。曾获Nanophotonics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王选青年学者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叶企孙实验物理一等奖,2019-2021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等。在APS March Meeting、CLEO、Nature Conference、MRS、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等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90余次。

华中科技大学 王健教授事迹简介
王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教授、博导,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OPTICA Fellow、SPIE Fellow。获得2022年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奖。曾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第1完成人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多维光子学实验室(MDPL)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场调控、多维光通信、光信号处理、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硅基光子集成芯片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973计划课题(课题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论文,入选2020和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成果被Nature亮点报道,被BBC、Optics & Photonics News、AAAS EurekAlert!、NewScientist、PhysicsWorld、Phys.Org、ScienceDaily、IEEE Spectrum和SciTechDaily等国际知名媒体和科技杂志报道,入选美国光学学会年度进展(Optics in 2022)。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深圳大学    刘丽炜教授事迹简介
刘丽炜,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双光子荧光寿命显微成像新技术,实现了活细胞微观动态过程的定量分析;提出并发展了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方法和技术,突破了单一成像模态信息获取有限的局限性;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病理组织信息表征融合技术,并辅助临床病理诊断。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Opt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服务。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舸研究员事迹简介
张舸,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光学系统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完成超大口径/超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制技术攻关,制备得到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口径最大的φ4.03m碳化硅反射镜材料,促进了我国先进光电成像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发表文章23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入选2021年度“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吉林省长白山领军人才。荣获吉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序1)等省部级奖励7项目;带领团队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中科院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吉林省黄大年式科研团队等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委会委员、吉林省青科协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委会理事、《硅酸盐通报》编委等职务。

1.学生获奖者
北京大学 戴天祥同学事迹简介
戴天祥同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龚旗煌院士和王剑威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集成硅光平台的拓扑光子学器件以及其与量子、非线性和新奇光学现象的交叉领域。其中,“拓扑保护的量子纠缠光源” 工作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 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该工作利用光学拓扑边界态的鲁棒性保护纠缠光子对免受加工误差和环境噪声的影响,在未来大规模光量子计算以及可信量子技术的实现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曾以博士研究生身份在光学顶会CLEO 2022 做邀请报告,在光学顶会CLEO Pacific Rim 2022做口头报告并获得Best Paper Award。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校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奖学金。

北京工业大学 曹利同学事迹简介
曹利同学,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激光工程研究院智能光子制造研究中心。中心负责人肖荣诗教授、黄婷教授带领曹利等学生率先开展了基于激光熔凝制造锂离子电池新型硅电极的研究。曹利同学攻克了高反射铜箔集流体表面激光微熔覆关键技术,揭示了激光熔凝组织对脱合金结构的遗传性,实现了多孔硅电极“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迄今为止,曹利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发表中科院一区Top论文5篇,其中入选内封面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3项。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全国激光加工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等。

北京交通大学 徐春雨同学事迹简介
徐春雨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光伏器件方面的研究。提出宽带隙窄吸收给体策略制备高性能半透明有机光伏器件,器件实现了12.91%的PCE和22.49%的AVT。通过layer-by-layer策略协同优化了半透明有机光伏器件的PCE与AVT。将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空心球状小分子作为形貌调节剂,成功提升全小分子有机光伏器件的填充因子与短路电流。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等发表科研论文8篇,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交通大学“三好研究生”等奖项。

北京理工大学 赵睿哲同学事迹简介
赵睿哲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超颖表面的偏振调控与全息成像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基于超颖表面的多通道矢量全息偏振复用方法,利用偏振旋转矩阵结合双折射超颖表面,定制每个像素的琼斯矩阵,对出射光束的偏振和相位进行同时调控。通过对入射和出射偏振态的选择,实现了12个不同偏振通道的7种不同超颖表面矢量全息复用及加密,推动了矢量全息技术的发展。迄今为止,已发表科研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hotoniX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1篇被选为封面论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奖学金”等荣誉。


重庆大学 吴道福同学事迹简介
吴道福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电特性调控及其在新能源转化、光电探测和X射线成像领域的研究。他系统研究了钙钛矿材料的精细调控,阐明了钙钛矿光电性能对CO2转化,光电探测及X射线成像性能的影响;设计和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环境友好的钙钛矿材料,通过卤素调控,形貌控制,金属掺杂等策略调控光电特性,进一步结合实验表征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光生载流子动力学、发光机制和光催化反应机理;系统开发了Ag基金属卤化物材料,揭示了其缺陷发光机制,并实现了高分辨X射线成像应用。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Small、Chemistry of Materials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发表科研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6篇。曾两次(2021, 2022)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十一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重庆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等奖励和荣誉30余项。

电子科技大学 张明同学事迹简介
张明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新型器件结构的开发、全荧光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等。该研究方向是信息显示、虚拟显示、柔性可穿戴电子和新型节能固体光源等当今热门领域的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43篇,SCI引用累计1079次,H因子18,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Materials Horizon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一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被Materials View China等国内多家自媒体报道。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光电杰出学生”等荣誉。


复旦大学 丁俊杰同学事迹简介
丁俊杰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光子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研究。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1)400米光子太赫兹通信最远无线传输距离记录;(2)6.4 Tbps光载太赫兹通信最大传输容量记录;(3)光通信中的高维高阶混合星座整形技术。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n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Optics Letters和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0篇科研论文,在ECOC、OFC等国际顶级光通信会议上发表5篇会议论文并做口头报告,其中2篇论文同时提名2022年ECOC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华为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称号等荣誉。

国防科技大学 侯天悦同学事迹简介
侯天悦同学,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纤激光与光束合成方面的研究,在基于相干合成的结构光场调控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otonics Research、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Optics Express等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1篇被选为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期刊封面文章,入选该期刊2019-2021年高被引论文,获《激光评论》公众号推广报道。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受邀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SPIE Photonics West 2022并作邀请报告。曾获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光华奖学金、研究生院优秀学员、AFL国际会议最佳口头报告奖、湖南省光学科技进展奖二等奖(1)、Fiber Laser in 2022(2)等奖励。同时担任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Applied Optic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