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王大珩光学奖获奖人简介
发布时间:2023-01-10 阅读次数:30582
1.中青年获奖者(4名)
北京大学马仁敏研究员事迹简介
马仁敏,北京大学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微纳激光物理与器件研究,在激光微型化领域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贡献,特别是解决了金属能否提高激光性能这一纳米光学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实现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高性能纳米激光,为激光的进一步微型化铺平了道路。同时发现了若干光场调控新机制新机理,包括能带反转光反射、转角光场局域和奇异点反常自发辐射等,实现了拓扑体态激光、魔角纳米激光、转角纳腔和涡旋微纳激光等。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90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8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年度重点成果、2018和2020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0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2020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学术论文。曾获Nanophotonics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王选青年学者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叶企孙实验物理一等奖,2019-2021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等。在APS March Meeting、CLEO、Nature Conference、MRS、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等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90余次。
华中科技大学 王健教授事迹简介
王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教授、博导,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OPTICA Fellow、SPIE Fellow。获得2022年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奖。曾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第1完成人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多维光子学实验室(MDPL)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场调控、多维光通信、光信号处理、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硅基光子集成芯片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973计划课题(课题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论文,入选2020和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成果被Nature亮点报道,被BBC、Optics & Photonics News、AAAS EurekAlert!、NewScientist、PhysicsWorld、Phys.Org、ScienceDaily、IEEE Spectrum和SciTechDaily等国际知名媒体和科技杂志报道,入选美国光学学会年度进展(Optics in 2022)。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深圳大学 刘丽炜教授事迹简介
刘丽炜,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双光子荧光寿命显微成像新技术,实现了活细胞微观动态过程的定量分析;提出并发展了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方法和技术,突破了单一成像模态信息获取有限的局限性;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病理组织信息表征融合技术,并辅助临床病理诊断。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Opt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服务。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舸研究员事迹简介
张舸,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光学系统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完成超大口径/超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制技术攻关,制备得到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口径最大的φ4.03m碳化硅反射镜材料,促进了我国先进光电成像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发表文章23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入选2021年度“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吉林省长白山领军人才。荣获吉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序1)等省部级奖励7项目;带领团队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中科院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吉林省黄大年式科研团队等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委会委员、吉林省青科协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委会理事、《硅酸盐通报》编委等职务。
1.学生获奖者
北京大学 戴天祥同学事迹简介
戴天祥同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龚旗煌院士和王剑威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集成硅光平台的拓扑光子学器件以及其与量子、非线性和新奇光学现象的交叉领域。其中,“拓扑保护的量子纠缠光源” 工作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 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该工作利用光学拓扑边界态的鲁棒性保护纠缠光子对免受加工误差和环境噪声的影响,在未来大规模光量子计算以及可信量子技术的实现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曾以博士研究生身份在光学顶会CLEO 2022 做邀请报告,在光学顶会CLEO Pacific Rim 2022做口头报告并获得Best Paper Award。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校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奖学金。
北京工业大学 曹利同学事迹简介
曹利同学,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激光工程研究院智能光子制造研究中心。中心负责人肖荣诗教授、黄婷教授带领曹利等学生率先开展了基于激光熔凝制造锂离子电池新型硅电极的研究。曹利同学攻克了高反射铜箔集流体表面激光微熔覆关键技术,揭示了激光熔凝组织对脱合金结构的遗传性,实现了多孔硅电极“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迄今为止,曹利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发表中科院一区Top论文5篇,其中入选内封面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3项。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全国激光加工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等。
北京交通大学 徐春雨同学事迹简介
徐春雨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光伏器件方面的研究。提出宽带隙窄吸收给体策略制备高性能半透明有机光伏器件,器件实现了12.91%的PCE和22.49%的AVT。通过layer-by-layer策略协同优化了半透明有机光伏器件的PCE与AVT。将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空心球状小分子作为形貌调节剂,成功提升全小分子有机光伏器件的填充因子与短路电流。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等发表科研论文8篇,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交通大学“三好研究生”等奖项。
北京理工大学 赵睿哲同学事迹简介
赵睿哲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超颖表面的偏振调控与全息成像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基于超颖表面的多通道矢量全息偏振复用方法,利用偏振旋转矩阵结合双折射超颖表面,定制每个像素的琼斯矩阵,对出射光束的偏振和相位进行同时调控。通过对入射和出射偏振态的选择,实现了12个不同偏振通道的7种不同超颖表面矢量全息复用及加密,推动了矢量全息技术的发展。迄今为止,已发表科研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hotoniX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1篇被选为封面论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奖学金”等荣誉。
重庆大学 吴道福同学事迹简介
吴道福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电特性调控及其在新能源转化、光电探测和X射线成像领域的研究。他系统研究了钙钛矿材料的精细调控,阐明了钙钛矿光电性能对CO2转化,光电探测及X射线成像性能的影响;设计和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环境友好的钙钛矿材料,通过卤素调控,形貌控制,金属掺杂等策略调控光电特性,进一步结合实验表征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光生载流子动力学、发光机制和光催化反应机理;系统开发了Ag基金属卤化物材料,揭示了其缺陷发光机制,并实现了高分辨X射线成像应用。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Small、Chemistry of Materials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发表科研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6篇。曾两次(2021, 2022)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十一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重庆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等奖励和荣誉30余项。
电子科技大学 张明同学事迹简介
张明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新型器件结构的开发、全荧光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等。该研究方向是信息显示、虚拟显示、柔性可穿戴电子和新型节能固体光源等当今热门领域的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43篇,SCI引用累计1079次,H因子18,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Materials Horizon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一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被Materials View China等国内多家自媒体报道。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光电杰出学生”等荣誉。
复旦大学 丁俊杰同学事迹简介
丁俊杰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光子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研究。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1)400米光子太赫兹通信最远无线传输距离记录;(2)6.4 Tbps光载太赫兹通信最大传输容量记录;(3)光通信中的高维高阶混合星座整形技术。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n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Optics Letters和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0篇科研论文,在ECOC、OFC等国际顶级光通信会议上发表5篇会议论文并做口头报告,其中2篇论文同时提名2022年ECOC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华为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称号等荣誉。
国防科技大学 侯天悦同学事迹简介
侯天悦同学,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纤激光与光束合成方面的研究,在基于相干合成的结构光场调控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otonics Research、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Optics Express等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1篇被选为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期刊封面文章,入选该期刊2019-2021年高被引论文,获《激光评论》公众号推广报道。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受邀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SPIE Photonics West 2022并作邀请报告。曾获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光华奖学金、研究生院优秀学员、AFL国际会议最佳口头报告奖、湖南省光学科技进展奖二等奖(1)、Fiber Laser in 2022(2)等奖励。同时担任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Applied Optic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乔顺达同学事迹简介
乔顺达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英增强激光光谱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面内入射增强技术,打破了传统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中的激光面外入射方式,使音叉从点源激励转变为了线源激励,信号强度较传统面外入射方式提高了40倍;设计了低频石英音叉作为探测元件,并使用了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作为激励源搭建了基于石英光致热弹光谱的痕量气体检测系统,将基于石英光致热弹光谱技术的气体传感由近红外区拓展到了中红外波段,探测极限达到了ppt量级(10-12);提出了单音叉增强双光谱检测技术,充分发挥了石英增强光声光谱和石英光致热弹光谱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在实现高灵敏度探测的同时还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迄今为止,已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Applied Physics Letters》以及《Photoacoustic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同时入选ESI热点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荣获“美国光学学会2022年度杰出审稿人”荣誉称号、获“第五届全国激光光谱技术学术论坛”优秀墙报奖、2019年至2022年担任美国光学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分会主席职务、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华东师范大学 陈飞同学事迹简介
陈飞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室温微腔激子极化激元超快动力学研究。自主发展了飞秒角分辨光谱成像技术,将激子极化激元凝聚动力学的时间分辨推进了2个数量级,提出了激子极化激元宏观凝聚体形成的基本物理机制;首次揭示了凝聚体在多腔模之间的玻色级联特性,并观测到了氧化锌微腔中极化激元凝聚体参量散射的飞秒动力学行为;实验上首次实现了百飞秒量级超快激子极化激元BEC全光开关,为未来光芯片、高频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辟崭新的道路。在国际高水平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no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 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 Matter等发表科研论文14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荣誉、主持“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 马玮良同学事迹简介
马玮良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红外纳米光子学的原理研究与器件应用,在该领域成果突出。2018年,首次发现天然二维材料a相三氧化钼中,存在双曲型声子极化激元,并实空间揭示了其深亚波长尺度的各向异性及低损耗传输特性,研究工作于2018年发表在《Nature》,在此研究基础上,继续深耕于极化激元基础研究领域,理论提出并实验证实了传统双折射晶体方解石中,存在“面体复合”新型极化激元模式,实验揭示了该模式在界面的各向异性传输特性,有力地证明了储量丰富,可大规模制备的传统双折射极性晶体在微纳光学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研究工作于2021年再次发表在《Nature》。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Reviews Physics等发表科研论文超20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研究工作被引用超1500次(谷歌学术)。曾荣获2018,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博士生“国家奖学金”、POEM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等荣誉。
吉林大学 余西涛同学事迹简介
余西涛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超快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利用超快光学技术实现分子团簇超高时空分辨成像,探索光诱导分子及其团簇动力学过程,研究成果突出。他通过发展飞秒激光泵浦探测与多体符合测量技术相结合的超快动力学探测技术,实现了飞秒量级及原子分辨的分子团簇结构成像和结构演变精密测量,在时域上揭示了分子团簇这一弱束缚体系内超快光诱导动力学及其内部分子间碰撞及能量、电荷交换过程以及分子解离新机制。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Physics Review 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篇,以第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科研论文4篇,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外学者积极评价,被中国激光杂志社等媒体报道,应邀到国内外会议做口头报告,受邀担任Journal of Physics B期刊审稿人。
暨南大学 陈熙熙同学事迹简介
陈熙熙同学,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基于微液滴的光学成像、探测和操控技术研究。迄今为止,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件,已获授权专利2件。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otonics Research和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研究成果曾入选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内封面,入选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Top downloaded paper”,并获得《中国科学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美国光学学会(OSA)等学术组织和媒体的关注报道。曾获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ACP/IPOC国际会议“通信与光子学学生成就奖”、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单场冠军”和“年度优秀奖”、全国光子技术论坛“优秀张贴报告奖”、钟陈玉兰科研论坛“一等奖”等学术奖励。入选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并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项目等项目。曾受邀担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审稿人。
南京大学 熊毅丰同学事迹简介
熊毅丰同学,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纤集成器件研究,成果突出,在该领域已有一定显现度。他研制了一系列结合外部功能材料和人工微纳结构的新型光纤器件,实现了光纤多功能集成的光场分析、调控和探测应用。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Photonic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CS Photonic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和Optics Express等发表科研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含1篇共同第一作者),2篇被选为背封论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宝钢教育优秀奖”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
南京理工大学 卢林芃同学事迹简介
卢林芃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非干涉定量相位成像技术的研究工作,特别在计算显微成像领域具有较多的工作积累。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篇(10篇SCI期刊论文,2篇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在PhotoniX(IF:19.818)、Advanced Photonics(IF:13.582)等国际光学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研究成果被SPIE Newsroom、AZO OPTICS、News achieve等亮点报道数次,谷歌学术引用量达四百余次。相关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2项(其中1项为国际专利),软件著作权1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嘉许银奖”。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6次,口头报告3次,发表国际会议论文6篇,获光子与光学工程国际会议(icOPEN)“青年女科学家奖”(2022)。曾荣获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全国百强(2022),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负责人,2019),获国家奖学金(2021),及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2),“优秀博士培养对象”(2021),南京理工大学“五四奖章”(2020)等荣誉称号。
山西大学 马丽霞同学事迹简介
马丽霞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机制的高性能量子存储的研究,成果突出。2018年,她研制了快速响应平衡零拍探测器,实时测量短脉冲光信号的正交分量。2022年,她提出并实现了腔增强量子存储技术,解决了量子存储中同时提高效率和抑制噪声的问题,构建了高保真度的量子存储器。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A和Advances in Physics: X等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教育奖、山西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山西大学“优秀研究生”和第二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优秀报告奖”等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傅其栋同学事迹简介
傅其栋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非线性拓扑光子学研究,成果突出,在该领域已有一定显现度。2020年,他研究了二维莫尔晶格中的空间光孤子,研究发现,这类光孤子的阈值功率取决于莫尔晶格的莫尔角,且随着莫尔角级次的升高而迅速减少。因此,莫尔晶格为极低功率条件下光孤子的激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为光孤子走向实际应用突破了功率条件上的限制。随后的两年里,他又研究了莫尔晶格中另一著名的非线性拓扑现象——非线性索利斯泵浦(Nonlinear Thouless Pumping),发现了波传输方向以及传输距离的量子化效应以及非线性调控。迄今为止,已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论文1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论文2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1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博士生奖研金“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
深圳大学 邹梦强同学事迹简介
邹梦强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飞秒激光三维纳米光刻及光纤微结构传感技术与应用研究,成果突出,在该领域已有一定显现度。2021年,他开创性地采用飞秒激光三维纳米光刻技术,首次在单模光纤端面打印出基于微米尺寸固支梁探针的MOEMS微力传感结构,解决了该类器件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纳牛顿(nN)级微力的测量,为开发光纤型MOEMS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专题报道。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杂志: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ACS Photonics、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发表科研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深圳大学“优博计划”、“腾讯创新奖学金”、中国光纤传感大会“优秀Poster奖”。
苏州大学 林志康同学事迹简介
林志康,苏州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拓扑光子学和拓扑声学研究。在高阶拓扑物态、拓扑缺陷上的拓扑物态、非阿贝尔拓扑物态等各种新奇拓扑物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实现上获得了开创性突破,取得了丰厚成果。迄今为止,已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Advanced Science、Science Bulletin、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余篇,3篇被专题报道,3篇入选封面论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特等奖等。
天津大学 霍楠同学事迹简介
霍楠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非线性干涉仪在量子态制备和精密测量中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博士期间,首次提出通过反馈注入受激辐射,直接测量脉冲系统多时间本征模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干涉仪对模式调控的特点,直接测得五阶时间本征模式,并验证前三阶时间模式的量子关联特性和独立正交性,相关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通过深入研究脉冲光泵浦的不等臂非线性干涉仪,发现并揭示了平衡零拍测量消除可区分性恢复量子干涉现象的新方法,这种恢复量子干涉的方法对量子测量和量子传感等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于《PRX Quantum》。在博士期间,已发表科研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曾荣获天津大学“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天津大学2022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获第二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优秀口头报告奖。
西安交通大学 瞿睿同学事迹简介
瞿睿同学,博士研究生,致力于使用光学系统进行量子非定域性基本问题及其应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该领域前沿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利用多测量设置方法揭示了高维量子系统更强的量子导引强度和噪声鲁棒性,实现在高噪声环境下提取高维量子导引特性。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高鲁棒性和高准确性的真高维量子导引判定方法,为在单方设备无关的情况下对共享量子态的维度进行可靠、准确的认证提供了有效途径。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物理学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a发表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 第二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优秀报告奖”等荣誉。
西北工业大学 郭旭岳同学事迹简介
郭旭岳,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电介质超表面的光场调控与全息显示研究。研究工作针对光学超表面现存的光场调控自由度不足、应用功能单一等关键问题,基于电介质超表面探索了光场多参量解耦的新机制,提出了光场多自由度调控的新方案,进一步发展了用于全息显示与加密等的功能超表面器件,现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APL Photonics、Optics Letters等国际重要物理与光学类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篇。曾荣获陕西省“2022高校优秀毕业生”,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吴亚军奖学金”、“优秀研究生”,2021年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西北赛区二等奖”、“全国积分赛单场季军”的奖励与荣誉称号。
浙江大学 陈世锜同学事迹简介
陈世锜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成像和移动端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成果突出,在该领域已有一定显现度。2021年,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镜头退化模型的计算光学方法,突破了超高精度光学成像仿真、多因素扰动下的全视场稠密像质标定、大批量生产中公差建模及优化、软硬件联合设计的图像复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手机相机模组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及在深空恶劣环境中轻小型空间相机的高质量图像复原,相关成果应用于华为旗舰产品及深空探测相机。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T-PAMI、TOG等发表科研论文6篇,在国际顶级会议:ICCV 2021、SIGGRAPH 2022发表科研论文2篇并做口头报告。曾荣获华为学术之星邀请赛一等奖、国强奖学金、陈君实奖学金、曹光彪奖学金,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