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特邀报告人公布
发布时间:2025-04-25 阅读次数:530
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是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光学光电子行业高端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2025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联合承办。大会将于2025年6月11-13日在长春东北亚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共设立22个专题,涵盖光学、光学工程领域近100个子专题。
大会特邀报告人
顾瑛
报告题目:健康之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激光医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分类执委会副主委、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理治疗设备分委会副主委、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主编。长期从事激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创立了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研发出国家化学1.1类光动力新药——海姆泊芬;创立肿瘤靶向层析光动力疗法;开创可穿戴无创光疗新领域。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激光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曾获国际激光医学会学术奖、国家发明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金奎娟
报告题目:光与低维氧化物相互作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从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国桢院士。后分别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瑞典LUND大学作博士后,2003年回物理所工作。2009-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主持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群体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和奖章,2011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并获得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201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15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女物理工作委员会主任,2021/2024年连续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副主席(Vice President/at Large)。
肖云峰
报告题目:微腔光子学:从时空局域到多维光场调控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新基石研究员,担任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共主编、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现为美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学与量子光学研究,聚焦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实验与理论探索。2002年、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历任“百人计划”研究员(2009)、长聘副教授(2015)、长聘教授(2019)。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用10000余次(H指数60),成果7次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及“国际光学年度进展”。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并获饶毓泰基础光学奖、王大珩光学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饶毓泰物理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等荣誉。
任希锋
报告题目:光量子芯片—从单元器件到大规模集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基金委杰青、教育部青年长江,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和2006年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至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加入中科大光学与光学工程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光量子芯片和量子微纳光学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Science、Nature、Phys. Rev. Lett. 、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基金委杰青、重大项目课题、联合基金重点等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奖、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一等奖、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等荣誉。
摘要投稿截止时间:5月6日
会议注册优惠截止日期:5月28日
投稿链接:http://paper.cncos.org.cn/
会议官网:http://meeting.cncos.org.cn/cosconf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