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学学会成都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次数:15

中国光学学会成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中国光学学会于2024年5月正式授牌成立的公益性科普平台,依托在四川省光学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聚焦光电技术主题,打造西南地区首个“理论展示+互动体验+科研级实验”三位一体的专业科普空间先后荣获2025年成都市“科学美空间”、成德眉资“优秀研学项目”等称号,是四川省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及区域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

 

基地坐落于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海创园3号楼5-7层,总面积2460平方米,由四川省光学学会的会员单位提供学术支持。在科普活动中,80%的教学导师为一线科研人员和高校教授团队,超过50%的光电科技馆讲解员是学习或者从事光电技术工作的志愿者,专家团队直接参与科普课程研发与科普报告,面向学生和市民的公益活动中,院士专家的身影屡见不鲜。

 

基地设有光电科技馆、光电产品体验馆、光电技术创新馆,构建了“理论发展脉络+技术成果互动体验+科研级创新实验”的新一代科普升级模式,探索构建对青少年甚至光电行业从业者的“原理认知—技术应用—创新力启蒙”的科创能力系统化培养新范式,将对市民的科普与对科研院所的光电专业硕博士的培养有机融合。基地设有三大功能区协同联动:光电科技馆以“光之本”“光之史”为主题,还原小孔成像、牛顿色散等28个经典实验,通过“光之语”互动墙、百年激光投影剧场等21类多媒体装置,系统呈现从烽火通信到量子通信的技术演进;互动体验区设置“智慧家庭”“人机互动”“产业创新窗”三大场景,配备激光雷达实验平台、人体扫描仪等设备;互动实验区提供分层实践课程,配备29类191件科研级器材,支持小学段“感应路灯制作”、初高中段“激光安防系统搭建”等全龄段动手实践。 

 

自运营以来,基地已形成“光学塑造美丽新世界”特色研学品牌,累计接待川、浙、黑、桂等10省访客超5000人次,开展“国际光日”“成德眉资研学联展”等品牌活动20余场。其“激光雷达光学应用”科研背景提升课程帮助近百名青少年完成课题报告。

 

未来,基地将持续深化“科研-科普”联动,开发量子光学、低空经济等前沿课程,拓展“光电科普”数字化平台服务,力争2025年线下接待1.5万人次、线上服务超5万人次,打造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光电科创教育特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