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学学会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5-10-22 阅读次数:18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简称光学所)于 1984 年由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定位于现代光学工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前沿性科研创新基地,积极服务于环境、能源、通信和生命等领域重大应用需求。创始人母国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

2023年7月,光学所入选中国光学学会首批科普教育基地。为弘扬母国光先生的科学精神与学术成就,并推动光学知识的公众普及,“母国光科学家精神基地暨光学科普基地”应运而生。该基地旨在传承科学文化、激发公众对光学的兴趣,成为连接高端科研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桥梁。

入选至今,光学所已接待海内外访客逾千人次,涵盖国际学生、高校校友、社会公众及从大学至小学的全年龄段学生群体。

光学所科普教育基地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主题,深情聚焦于母国光先生的崇高品格与卓越贡献,通过“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一精神主线,将其一生娓娓道来。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实物及场景还原,生动展现了从西南联大艰苦求学的执着坚韧,到接待周恩来总理视察时的责任担当;从研制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的技术突破,到攻克彩色胶卷褪色这一世界难题的创新智慧;再到创立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的远见卓识,他的事迹是科教兴国精神的鲜活典范。

第二部分以“光学科普”为主题。在这里,访客可近距离接触多项创新光学技术,包括应用于“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在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面向6G通信的太赫兹芯片、日盲紫外探测芯片、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以及光热转换纳米材料等。通过实物、模型与互动展示,生动呈现当前光学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与广阔应用前景,引导公众深入理解光学科技如何驱动前沿进步、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

 

此外,科普基地还专为青少年打造了光学互动实验区,通过趣味实验帮助同学们理解光的特性与传播方式。在这里,每一个实验都像一场魔幻之旅:“消失的硬币”借助反射原理让物体“隐身”;“无限延伸的隧道”利用反射原理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空间延伸感;“近视与远视模型”生动揭示视力缺陷的成因;而“偏振片显像”则让参与者亲眼目睹光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神奇变化。这些互动装置不仅解密光学“魔术”背后的科学,更点燃青少年对光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为他们的科学梦想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