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十五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于2019年4月13日在北京召开,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申请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获得者2名,对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内的35所高校初评产生的37名学生光学奖候选人进行终评,评选出学生光学奖获得者30名。获奖人的事迹简介如下:
1. 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获奖人简介(2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唐建顺事迹简介
唐建顺主要从事量子光源及其在量子信息和量子基础物理中的应用的实验研究。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形式在Nature Photonics (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3篇),Optica (1篇)等SCI 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H因子为10。2016年获“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一等奖。2017年入选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018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波动性和粒子性的量子叠加状态,重新诠释了波粒二象性,突破了玻尔互补原理的传统界限;首次实现非局域的量子模拟器,并模拟研究宇称-时间对称理论中的超光速问题,展示了非局域量子模拟器在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对于经典计算机的独特优势;首次实现量子点确定性单光子的时间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模式数达到100,创世界最高水平;首次实现能量循环型弱测量方案,提高了对小物理量的测量精度,超越了经典方案的精度极限;提出两种直接测量资源型量子相干的方法,为量子资源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研究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ew Scientist、Nature China、Phys.org等杂志媒体重点报道。多项成果被Review of Modern Physics综述文章收录介绍和点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佟存柱研究员事迹简介
佟存柱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包括直接半导体激光、光子晶体激光和碟片激光。发表学术论文98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9项,受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12项,美国专利申请3项。研究成果入选 “2015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
近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包括:(1) 提出双边布拉格反射波导光子晶体结构,实现低发散角(<5度)圆形光束半导体激光输出,解决了半导体激光器自诞生以来就具有的“发散角大、椭圆出光”难题;(2) 提出损耗剪裁思想,采用模式工程方法,实现激光功率不明显降低下发散角的大幅降低,实现极其稳定远场半导体激光器;(3) 发明了小角度V型腔和选择性反馈光谱合束新方法,突破传统光谱合束光束质量限制难题。
2. 学生光学奖获奖人简介(30名)
罗德映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子学和新型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成果突出,在该领域已有一定显现度。2018年,他开创性地提出采用“溴化胍辅助二次生长”技术调控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半导体性质,构筑出带隙渐变的递变结。通过引入递变结,首次在反式钙钛矿光伏器件中获得超过1.21 V的开路电压,解决了该类器件低开路电压的技术难题,最终创下21.51%的效率纪录。迄今为止,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1篇被选为封底论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MRS国际会议“最佳海报提名奖”。
王强同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宽禁带结构半导体微纳光学与电子输运调控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成果包括:提出光学气化过饱和析出法,首次制备具有富受主特性的氧化锌单晶微米管同质结器件;基于超薄壁单晶微米管微腔结构,实现了宽禁带半导体温度调控的高效多彩发光、超低阈值紫外激射、高效片上集成微流道光催化降解等,为介观结构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奠定理论及实验基础。至今,在NPG Asia Materials,Scientific Reports,CrystEngComm和Optics Expres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得中国物理学会2016年秋季学术会议优秀海报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公派联合培养项目,在学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项,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1项。
张昊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星敏感器、光纤惯组及组合导航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提出不依赖先验信息的星敏感器在线标定、适用于晃动基座的惯性系下星惯安装误差估计与补偿、伪星识别与剔除等方法,有效提升了星敏感器及星惯组合导航的精度与可靠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Optics Express,IEEE Access和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以主要作者身份在IEEE Sensor Journal,Applied Optics等期刊上发表合作论文十余篇。曾获得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二等奖等奖励。
张苗,博士研究生,师从张福俊教授,从事高效率三元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及机理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Nano Energy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133,其中6篇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0,4篇论文被ESI高被引收录,1篇为热点论文。主持完成了3项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计划”等科研项目。荣获2018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2018年度北京市三好研究生、2018年度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奖学金、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度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等奖项荣誉。
李佳男,1991年3月出生,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主要从事目标检测以及图像与视频处理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并在CVPR,ICLR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同时,以主要作者身份在NeurIPS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合作论文,并在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上获得目标定位任务团队冠军。曾先后荣获北京理工大学高水平博士学位论文育苗基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罗鸿禹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红外光纤激光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突出。在Nat. Commun.、Adv. Mater.、Opt. Lett.、Photon. Res.、Opt. Express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3篇(其中,一作11篇,共同一作4篇,导师一作学生二作5篇),SCI他引372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10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持四川省苗子工程重点项目1项,中央高校业务基本费2项,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装备预研重点/领域,军委科技委前沿探索项目等10余项。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唐立新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称号、成电杰出学生称号等多项荣誉。
彭博同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是新型量子材料光致相变、激子效应、热电效率等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2016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总计116,至2019年3月他引500余次),其中4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相关工作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并做大会报告)、阿斯塔纳世界博览会“未来能源”优秀论文。曾获得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剑桥大学Winton奖学金等奖励,并入选第69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韦可同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超快纳米光电子学的研究工作,目前,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optics letters等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总被引次数81次,论文先后被评为“2018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候选推荐、“Optics Letters 2016-2018年15篇最高被引论文”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被评为2018年国防科技大学“学术创新之星”。
张楠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光学微腔的集成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成果突出。2017年,通过对新型半导体材料——钙钛矿,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与CMOS兼容的“自上而下钙钛矿光电器件加工工艺”。由于她在微纳结构中的特殊光场调控和新材料光电器件的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张楠同学入选了由中国科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2017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和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影响因子总计88.028)。同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20余篇合作论文。曾获得201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一等奖等奖励。
张示城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学非互易的研究,成果突出。2018年发现了利用原子热运动结合量子相干实现非互易的规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原子热运动诱导手性量子光学系统”机制,该研究成果入选“2018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32.521)。同时,以主要作者身份在Optics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合作论文。曾获得2018年成思危名誉校长奖学金一等奖等奖励。
张文斌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超快动力学精密测控相关的研究,在强激光场作用下分子内电子-原子核关联效应、里德堡态激发等超快动力学的精密测量与操控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相关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篇)和Physical Review A (2篇)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曾获得2016年、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2019年入选第69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罗家俊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非铅卤素钙钛矿的光电器件研究,成果突出。2017年研究了非铅双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其具备高的灵敏度以及低的检测极限,该研究成果入选“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并在2018年首次发现了高效稳定的非铅双钙钛矿暖白光材料。至今,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和ACS Photonic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曾获得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韩冬冬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激光制备昆虫机器人相关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相关研究成果被Nature杂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等学术媒体报道。曾获得 “吉林大学(力旺)精英学生奖”“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研究生》2017年第4期封面人物”等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陈鹏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液晶光控畴结构及其在光场调控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发表SCI论文35篇,总计被引超500次,H index:1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
Adv. Mater.、
ACS Photon.、
Phys. Rev. Appl.、
Photon. Res.、
Appl. Phys. Lett.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成果入选ESI高被引、“2018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此外,发表SCI二作11篇,三作6篇;撰写综述3篇,书籍章节2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7项,并为
Opt. Lett.、Opt. Express等审稿。曾获RSC Poster Prize、江苏省三好学生、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以及“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荣誉。
曹雨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研究,成果突出。2018年通过自组装形成亚微米结构提高器件光提取效率,首次实现外量子效率超过20%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该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0项成果候选名单。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同时,以主要作者身份在Nature Photonic、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10多篇论文。曾获得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万敏杰同学,博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为智能红外图像分析与处理,特别是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军事目标的检测、跟踪算法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Remote Sensing、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Applied Optic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获得第十届、十二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工信部奖学金、2018年航天科技CASC奖学金,获得2019年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
刘文玮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结构超表面光场调控、微结构透镜的设计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合作作者身份在Adv. Mater.、Nano Lett.、Phys. Rev. Appl.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5篇,发表开放版权著作1篇(累计下载量757次),申请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1项。论文总引用572次,一作文章单篇最高引用92次。入选2018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新计划”,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
李渔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单片集成光信号处理芯片、硅基窄线宽激光器及光电混合神经网络芯片的研究,成果颇丰。学术上,先后提出并实验证明了单片集成的光谱分析芯片、基于硅基集成外腔的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基于空间模式耦合的新型光波导色散控制技术等。产业上,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合作,实现了国内少有的基于8英寸线的氮化硅波导平台,有助于推动国内硅基氮化硅波导技术的发展。所提出的窄线宽激光技术已获数百万元投资,正在积极产业化中。目前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5篇,已申请及已授权专利5项。曾获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等荣誉。
聂伟杰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光学性质、介电晶体光波导的制备与波导激光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利用离子注入和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在晶体材料中成功实现了微纳光学结构的制备,并实现了晶体激光非线性性能的大幅提升,在集成光学、微纳探测、多功能微型器件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noscale,
Optics Letters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
1篇被选为
Nanoscale当期的封底。另外,她还在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CIOP)中连续三次获得最佳海报奖,并获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赵凌荣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相关研究。2018年为了解决中等能量(数个MeV)且低电荷量(1-100fC)的脉冲电子时间抖动的测量和矫正问题,借鉴了阿秒科学的光电子条纹相机技术并将该技术拓展应用于能量高四个数量级的相对论能量电子,利用激光在铌酸锂晶体中产生的强太赫兹脉冲作为时间基准并结合超材料近场增强技术,精确地记录了相对论能量级电子束的时间信息,获得了1.5飞秒的超高分辨率, 这个工作将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的时间分辨率推进到了亚10飞秒。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X,Physical Review Letter和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他曾获得2017-2018学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葛颜绮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低维纳米光子学及激光技术研究,成果突出。针对激光可饱和吸收器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对策和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孤子光纤激光器的性能。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Photonics Research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43,SCI论文总引用350余次,h因子12,ESI高引用论文3篇。曾获得2017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奖励。公开发明专利一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主持深圳大学创新科研项目两项。
许全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超表面的太赫兹功能器件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37篇,被引40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
Science Advances、
Optica、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部分研究内容被
Nature Photonics、
Optics & Photonics News、
Advance Science News等杂志或媒体做亮点报道。受邀担任
Opt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Applied Optics、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等期刊超表面方向审稿人。曾获得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章毅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矢量涡旋光束角动量的转换与调控研究,科研成果突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和Optics Expres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次,海报张贴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同时,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8篇,包括特邀综述论文3篇。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马万卓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超快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在超快光纤激光的能量提升、脉宽压缩、波形控制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研究成果对推动其在通信、传感等交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光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篇,研究成果2μm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以邀请论文方式发表在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报告5次。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一等奖学金,2018、2017、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主要参与人身份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许弘楠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硅纳米线波导的模式、偏振、波长多维度复用器件与其在片上光互联中的应用。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3篇。曾在2017年与2018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刘曌地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光场调控的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果突出。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hysical Review 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篇。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拟器。同时,以主要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合作论文。曾获得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十八届全国量子光学会议口头报告一等奖等奖励。
米日丁·穆太力普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硼酸盐短波长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探索、生长和性能评估研究,并取得较突出的科研成果。目前以第一作者在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4篇(影响因子总计11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荣获国际Ludo Frevel晶体学奖学金、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奖学金和第十八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墙报展杰出奖等荣誉称号。
胡智萍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光电材料及光电器件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钙钛矿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光学调控,并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在Nano Energy、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共6篇,其中杂质封面论文一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李子乐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学超构表面研究,取得了众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CS Nano和Optics Letters上发表SCI论文3篇。以主要作者身份在Optics Express,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合作论文。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已获批十一项。曾获得2017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优秀学生报告奖、201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获选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刘小翼同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高品质硅基结构器件的研究,成果突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第二作者论文1篇。曾荣获2015、2017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中科院大恒光学奖学金特别奖,2018年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