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开创的路——中国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奠基人郭光灿

发布时间:2020-11-16 阅读次数:37809

(点击图片观看采访视频)


我做了十几年的“少数派”。现在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都得到了广大的认同。尤其是量子信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交叉学科。


像我这种选冷门的人很少。

但我为什么选呢?我认为科研就是一种兴趣,一种追求。


当我从量子信息重新出发,发现它对国家很有用。这时候就不是仅兴趣了,就要“担当”。


现在我又开始做“少数派”。

这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光学人物


郭光灿


 .   我一直在想,我们怎么超越国外?


       九十年代初,我看到国外“量子信息”刚刚萌芽。它是把量子光学的理论用到信息领域。当时在国际上这个仍然是冷门。

           

       我认为这是一个生长点。


 .  我当时也不知道有多大的前景。但我知道量子理论用到信息科学里,信息科学必然发生变化,而且是重大变化。


      

 .  第一个量子信息的“973”项目,我就想用这个钱把国内的队伍建起来。因为量子信息是一个新的学科,它靠一家、一个团队绝对搞不成。



——郭光灿


         



人物简历

郭光灿


物理学家,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开创者和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郭光灿同他的研究生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提出“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被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实验证实,后者201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1年郭光灿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科技部“973”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我国量子信息其后蓬勃发展的基础。他组建的这支研究队伍先后培养出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十多位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光灿创建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并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光纤量子密钥系统;实验上首次同时观察到光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挑战玻尔互补原理设定的界限;研制成功八光子量子纠缠态,首次演示六光子纠缠的非局域性;研制成功国际上迄今性能最好的固态量子存储器;首次在宏观尺度无漏洞地验证可用于判别宏观和微观界限的LG不等式;先后研究成功了半导体量子点单电荷量子比特超快普适量子逻辑门、两量子比特的控制非逻辑门、三量子比特的Toffoli门等。


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进步奖, 2013年当选“CCTV科技创新人物”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4年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郭光灿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博士,其中5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6位被国家基金委评为“杰青”,7位被评为“优青”,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