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光日”】中国光学学会南开大学学生分会“点亮科学之光,共迎国际光日——光学科普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5-11-14 阅读次数:209
为迎接“国际光日”,传播科学理念,弘扬创新精神,4月26日,中国光学学会南开大学学生分会联合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团工委走进海堂街道社区为市民们科普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及科学家精神。活动以“趣味实验+互动问答+精神传承”为主线,覆盖不同年龄段居民群体,累计吸引近200人次参与,以多元形式传递光学知识,点燃科学热情,赓续母国光院士的科研精神。
针对中小学生群体,活动设置了“动手探光”实验体验区,通过妙趣横生的光学科普实验,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看得见”的生活现象。通过演示“消失的硬币”、“无限延长的隧道”、“近视与远视模型”、“偏振片显像”、“穿墙而过的乒乓球”等光学科普小实验,让参与者对于光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大家学习光学知识的热情。
在展示有趣的光学现象的同时,志愿者们系统地讲解了“光的本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偏振”等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光电科学的前沿发展动态,特别是光纤光学、超快光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以南开光学奠基人母国光院士"光学是把一辈子精力都放进去还不够的学科"的科研故事,生动诠释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在航空航天、雷达芯片等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展现了南开光学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
本次科普活动以“国际光日”为契机,实现了科学普及、学科特色与思政教育的三重融合,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1960年5月16日,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制造出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为了纪念1960年由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制造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这一天设为“国际光日”。2015年5月16日,是“国际光日”的第一年。2025年5月16日是“国际光日”设立的10周年。